将少数菌落转移到纤维素滤膜上
(1) 在含有选择性的琼脂平板上放一张纤维素滤膜。
(2) 用无菌牙签将各个菌落先转移至滤膜上,再转移至含有选择性但未放滤膜的琼脂主平板上。应按一定的格子进行划线接种(或打点)。每菌落应分别划线于两个平板的相同位置上。后,在滤膜和主平板上同时划一个含有非重组质粒的菌落。
(3) 倒置平板,于37℃培养至划线的细菌菌落生长到0.5-1.0mm的宽度。
(4) 用已装防水黑色绘图墨水的针头穿透滤膜直至琼脂,在3个以上的不对称位置作标记。在主平板大致相同的位置上也作上标记。
(5) 用Parafilm膜封好主平板,倒置贮放于4℃,直至获得杂交反应的结果。
(6) 裂解细菌,按本段下面所述方法,使释放的DNA结合于纤维素滤膜。
结1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1染性疾病,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该病,其死1亡率在传1染性疾病中仅低于艾1滋病,随着医1疗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结1核病病理诊断经历了单一形态学和联合特殊染色,到如今利用分子病理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准确诊断的三个阶段。
我科早在全1国建立了系统性结1核病分子病理诊断技术的平台,率1先将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在结1核病中应用并推广,解决了传统病理对菌阴肺结1核及肺外结1核病的诊断率低、结1核病与非结1核分枝杆1菌病无法鉴别以及耐药结1核病无法诊断等难题。同时,我科作为中华医学会结1核病学分会金1牌病理培训基地,负责组织制定了结1核病病理诊断规范、培训了大量的专1业技术人员,为形成结1核病病理学综合诊治新模式做出了卓1越贡献!
应用于分子病理诊断的DNA测序技术有直接测序法和焦磷酸测序法。直接测序技术主要是Sanger等发明的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其原理就是根据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的点开始,随机在某一个特定的碱基处终止,产生A、T、C、G4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然后在尿素变性的PAGE胶上电泳进行检测,从而获得DNA序列。直接测序法是基因突变检测的“金标准”,其优点是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检测整个测序范围内已知和未知突变点;缺点是步骤多,耗时长,灵敏度低,过程不易控制,在检测已知突变位点方面将逐渐被荧光定量PCR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