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四川、贵州等
农业防治调整种植制度,尽量避免水稻早、中、晚混栽,相对集中播种期和栽秧期,以减少稻蓟马的繁殖桥梁田和辗转为害的机会。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期适量追施返青肥,促使秧苗正常生长,减轻为害。防止乱施肥。
常见卷叶苗,叶尖初卷率约15%-25%,则列为防治对象田。
成虫后7~15天开始产卵,多为不规则的卵块,被胶质粘固,卵块的部位较固定,多产在麦穗上的小穗基部和护颖的内侧。每小穗一般有卵4~55粒。卵期6-8天,幼虫在 6月上中旬小麦灌浆期,为害盛。7月上中旬陆续离开麦穗停止为害。小麦皮蓟马的发生程度与前作及邻作有关,凡连作麦田或邻作也是麦田,则发生重。另与小麦生育期有关,抽穗期越晚为害越重,反之则轻。一般早熟品种受害比晚熟品种轻,春麦比冬麦受害重。棉花烟青虫为害症状:
烟青虫在现蕾以前为害新芽与嫩叶,吃成小孔洞或缺刻,但随叶片生长孔洞增加,严重时几乎可将全叶吃光;留种田烟株现蕾后,为害蕾和花果,有时还能钻入嫩茎取食,造成上部幼芽、嫩叶枯死。
棉花烟青虫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南方烟区4-6代,黄淮烟区3-4代,东北烟区1-2代。
(2)越冬与虫源。以蛹在土中越冬。
(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7-8月均温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80%发生轻。
②栽培因素。生产上烟株生长茂密、温、湿度适宜,易大发生。
③天敌。已知有63种,有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唇齿姬蜂、螟蛉悬茧姬蜂、甘蓝夜蛾瘦姬蜂、日本黄茧蜂、螟蛉绒茧蜂、广大腿小蜂、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中华曲胫步甲、大草蛉、中华草蛉、白僵菌、苏云金等。
成虫体长14毫米至20毫米,头、胸、腹均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腹部前数节背面中央具暗褐色毛。前翅灰褐色,且斑纹复杂,内横线及外横线灰白色,波浪形,中间有白色条纹,在环状纹与状纹间,自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线,故名斜纹夜蛾。卵扁半球形,直径0.4毫米至0.5毫米,初产黄白色,后转淡绿,孵化前紫黑色。卵粒集结成3至4层的卵块,外覆灰黄色疏松的绒毛。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毫米至47毫米,头部黑褐色,腹部体色因寄主和虫口密度不同而异。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蛹长约15毫米至20毫米,赭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