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个500平左右的社区型农贸市场,水果、蔬菜、肉类、豆制品、水产、冷鲜禽、卤味等等,开业时各种行类都有。但不到半年时间,足足有1/3摊位只剩下了头顶的招牌,商户却一去不复返,由于顾客越来越少,这些商户宁愿另谋出路也不愿意出摊,这些空摊在昏暗的氛围中,让原本就稀寥的生意更是显得冷清。
原来,周边小区居民在市场开业之初光顾了几次之后,发现这里的菜卖得贵,而且菜品也没什么特色,综合买菜体验不如旁边的几家小菜店。
顾及你的门面。茶余饭后,人们一谈论到某个市场,首先便会市场的门面、整体形象。门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它能直接反映出这个市场的风格、水平甚至服务质量。
肃清市场地面。市场的地面是否干净、平整、有无积水,从中便可得知该市场的业态布局、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及设计是否合理,甚至可以看出一个农贸市场的运营管理能力。
严管市场墙面。传统农贸市场往往存在喜欢乱吊乱挂、张贴一些促销活动,以及过高地堆放一些商品的情况,这样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复杂且压抑的感觉——本身商品就足够琳琅满目了,为何还多次一举给自己和他人“添堵”呢?
支付,不止于扫一扫
很多市场在运营过程中,会跟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相关经营方式,如数年间蔚然成风的扫码支付,我们的经营户会在交易的过程中使用自己的支付宝、微信、银行码等收款码进行收款、结账,做到了“去纸化”交易——农贸市场的智能化,只能是这样了吗?
当然不,当前热、广泛被接受的无疑是支付宝等一众平台,但“打开方式”也会影响整个市场的优劣经营:
21世纪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城市日益壮大,周边乡村发展不断加快,农村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其中白领和中产作为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将是食品安全体系建立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费者,在生鲜消费价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农改超应从这个消费及其社区寻找市场落脚点,当生鲜超市脱离以低价竞争为手段的市场定位,具有品质保证的食品和农产品才会拥有能够生存的市场空间。智慧农贸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