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拿起手机就可以玩,蹲厕所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吃饭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坐车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躺在床上你可以打麻将,随时随地,你想怎么玩怎么玩,群内小改改也多,还能交朋友,何乐而不为,快来找我吧,我一直都在,全网最低房费,八局才一元加不上微信就加QQ332384184
我更加腻烦我老公谈话办法,他即是动不动就你如许即是没修养;你如许即是没有涵养;说起修养和涵养这个工作,最没有涵养和修养即是把这两件工作挂在嘴边的人,这是最大不敬,一个有修养有涵养的人压根就不会如许指摘旁人,以是我老公吃很多人际联系上亏,处事上做人比处事要害的多
店里的生意很冷清,在我们闲聊的一个多小时里,只做了一宗生意
我不知道这样的冷清如何能够使得这个小店继续
可是我的担心只是多余,这个有着执拗神情的男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是为了赚钱才开这个店,我喜欢这些书和音乐,我希望有人像我一样喜欢他们
这句话让我释然地微笑了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定义
卑污或者高尚,简单或者繁复,喜悦或者忧伤,冷暖自知
妈妈常说,人一辈子,并不是一切事都是爱好做的,有很多事,你不爱好做,却不许不去做,并且确定要做,做还得做到最佳
/> 火车飘 沈阳火车站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在夏天澎湃着拥挤
只有一次,我经过这里,在飘着小雪的清晨,空气凌乱寒湿,像一个人无法摆脱内心的一场低语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了那个男孩子,意外地陡生愧意
而此前,我从未曾为此有过丝毫的不安
在我看来,整个事件如此自然,我和他,两列没有过错的火车,相遇,穿插,相互并不会为彼此留下弯折的痕迹
在2002和2004,我两度走在沈阳夏日的浮尘里
两次进修好像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是它们印痕分明地镌刻进我的命运
我喜欢沈阳的夏天也是没有目的的,好像我自以为是地相信,沈阳的黄昏有一种类似妖魔的雾气,和一股仿佛来自文字的恍惚气息
文学院所在的西瓦窑距沈阳南站如此之遥,使我的到达和离去挟带有滑稽的隆重意味
13点47分,从沈阳开往营口的火车每天仅此一列
开车前十分钟停止检飘
13点15,我从出租车上下来,拖着一只灰色行李箱进入售飘大厅
在长长队列的尾巴处探首探脑地忍耐了十分钟,终于恍然大悟,跑到前面寻找求助人选
我挑中了这个排在第四位的男孩
后来我想,所谓宿命,总是在这样貌似无意的选择中发生
昨天,我在网上浏览新闻,一句质问忽然刺入我的眼睛:“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大学生?”我登时张口结舌
当时我选中这个男孩肯定也是因为他看上去是个在校或者刚刚哔业的大学生
与这个队列里其他人相比,他显然最接近我的信任指数
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大学生?前几天,我无意中看到一场电视中的骗局追踪,那个被骗走手机然后说曾经被骗子的话语感动的也是个大学生
他们因年轻而充满温情,因前程高远而乐于施悯
总而言之,他们从书本上没有学会冷漠和拒绝的本领
而我为了唤醒并加重他的高尚感受,开口称他为先生
他接下我递过去的20元钱,神色坦然,这让我安下心来
望着他俯近售飘口,我不禁吁了口气,取手机查看时间
当我抬起头来,他已经消失不见
我心头一冷,急忙追向出口,却被他从后面拉住
接下来我开始迷糊:多出来的一张去营口的火车飘到底是谁的?我仔细回想一遍,确信误解并非由我而生
我和他一时都不知所措
一张飘是12元,也就是说,他刚刚为我垫付了4元钱
而我,损失了8元
这时候一个更年轻的女孩,他的女朋友,气鼓鼓地把他扯到一边,“到底是什么意思嘛?!到底是什么意思嘛?!”男孩呐呐不能成言
我在原地犹豫了几秒钟,还是匆匆赶往检飘口
两年后的冬天,我再次独自走过沈阳南站,突然被自己内心的柔软洞穿
而此前,我以为自己占据了永不言败的立足地点
在这个事件中,错不在我,并且我损失得更多
这个男孩子是无辜的,然而我也无辜,问题的核心仅在于彼此的错认
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应该说,问题出在对同一事物的两种解答,一道单项选择题,分别被两个人冠以不同的答案
在我,是1;在这个男孩,是2
他确信选择2才是对的,当被告知答案错误的时候,他露出了羞赧虚弱的神色
是什么催促他选择了这个数目?他身旁的这个女孩,她单纯,任性,易喜易怒,他每次都要买上两张飘,呵护追随在她左右
是这样的习惯和潜意识构成了一厢情愿的理解和认定?他不知道一个女人到了我这般年纪,独行于世已成为必须
我一度假装视而不见的事情,被一个清冷的早晨突兀推举:在此后的旅途中,这个要比我小上十岁的男孩子,为帮助过一个素昧平生的女人而不得不反复经受小小刁难和严厉指控,他为此衍生的苦恼和对人世的怀疑,将不仅是失掉的4元钱那么简单
而仅仅因为4元钱,一个自以为精明的女人,要意外地遭受多少内心的责问? 一张派不上用场的火车飘,我随手放进包里
此后它多次在我视野中现身,它是惟一的,因为缺一个“M”形的缺口,使我第一次相信完整无缺竟也会是缺憾的一种
一张过去时态的火车飘,如果没有经过剪飘,它的背后,也许丝丝缕缕地牵扯着某些事情?其它的车飘都交到了会计那里,只有这一张,始终留着,因为不曾使用过,在感觉中它还是新的;但它又分明是“旧”了
像我们心底的某个故事,不可避免地被时光磨蚀了光泽,无论它是否真切地发生过
算术题 1+1等于几?答案不是2,也不是3,是11
这是我同事邻居家的孩子说的
他四岁
我想象着他严肃认真地尽量笔直并列起两根胖乎乎的小食指,心头忍不住且惊且喜
1+1等于几?选择答案A(2):标准正确到无可置疑;选择B(3):世界里的脑筋急转弯游戏;选择C(10):偷梁换柱式的狡黠智慧(2的二进制表现形式为10);选择D(11):这个注定要招致讪笑的天才答案多么让人珍怜! 小学时,老师教我们把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得出来的数字总是带出一股惊奇之气
比如最小的两位数10,换成二进制,是10000,进化神速到不可思议
10真的等于10000吗?在某种规则下,神奇的等式成立
那么,如果家里买了10根麻花,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变成10000根呢?这样的想法使我怀疑老师的讲义,她说,二进制使计算变得简单;但是显然,这种很少实际应用的制式使生活中的问题瞬间繁复,可疑,并且彼此纠缠
常常会想起那个四岁的男孩,他稚嫩的童声让我心情柔软
在他的眼里,事物产生了直接的、横向的联系,像两只蜻蜓在阳光下比翼
它们是独立的,然而彼此相依
如同1和1这两个加数,当它们排成队列,站在前面的那一个,并不因此幸运地代表了“10”
当两个“1”被加号连接在一起,他不希望它们就此消失,变成另外的一个陌生数字
这也不是异想天开式的童言无忌
央视少儿频道的童言无忌我看过几次,黄炜的主持很讨孩子们的欢心
最初也确实是无忌的,但是后来,可能因为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和参与,节目中露出的破绽越来越多
们的策划和教唆败坏了原有的纯真气息
为“无忌”而“无忌”,这是们的拙劣把戏
我不知道其他坐在屏幕前的孩子和家长们感觉怎样,在我,对这个被成年人们好意败坏的节目满怀失望和痛惜
事实就是这样,当我们被教导着,习惯于背诵“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以及诸如此类的名言并尊崇它们为真理,一个四岁的孩子仍然相信他自己的答案和解释
一滴水将自己的声音加入无数颗水滴的大合唱,这是擅长的隐匿方式
他们宁愿包容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也要对合唱内部突兀响起的异声横眉冷对
我初一那年的第一堂古文课,老师让全班一起朗读课文,因为第一次接触到“矣”这个语气助词,绝大多数同学按照以往的阅读经验,即汉字形声二部的读音规则,理所当然将之读成了“唉”
讲台上的语文老师对此不置一词,人到中年,她有她波澜不惊的教学方案,朗读结束后的一记当头棒喝她已胜券在握
然而课文读到一半,有一个同学终于鼓足勇气大声念出了“矣”,立即有第二个第三个遥遥响应,仍占绝对优势的“唉”和异军突起的“矣”掺杂在一块,军心登时紊乱,大家面面相觑,同时偷眼望向老师
老师仍声色不动
于是“唉”开始犹豫,并迅速溃败,倒戈向“矣”投诚
在朗读结束之前,好歹完成了从“唉”到“矣”的过渡仪式
我至今不知道是哪个同学最先大声念出了正确的读音,即使他明确知道那是对的,他多年所受的良好教育(能够考入这样一所全市最著名的重点中学证明了这一点)仍迫使他谨慎从事
比起那个毫无顾忌地说出1+1等于11的孩子,他已经接近了的圆滑和畏缩
在这个世界上,孩童多么让人钦羡
虽然在此后的若干年里,他会被一遍遍强行灌输的所谓正确答案磨蚀掉童真的想象和虚构能力,连同脱口说出错误答案的勇敢和灵犀
他关于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做出的诗意解答带给我如此巨大的惊喜
如果可能,我很想告诉他,许多时候,看似错误的答案恰恰比所谓的真理需要更深邃的智慧和勇气
想到自己现在活着,有思想有情感,而几十年后却会永远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肉体腐烂,灵魂消亡,再也无法感知到这个世界,我就感到无边的恐惧和绝望
什么是我们曾经活过的见证?一切的奋斗有什么意义?人既然要死,那又为什么要出生?有俗语说“出生就是为了等死”